期刊信息
主办: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主管: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SSN:1009-6094
CN:11-4537/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814499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期刊热词:
安全工程
没有月球更安全5名科学家提议炸掉它,地球就不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文/虞子期 太空引爆核弹最出名的事件有两个,但都未实施,一个是“A119计划”,还有一个就是2002年再次提出“轰炸月球”的事件,当然本质上来说这两个事情的目的都是一样,
作者:文/虞子期
太空引爆核弹最出名的事件有两个,但都未实施,一个是“A119计划”,还有一个就是2002年再次提出“轰炸月球”的事件,当然本质上来说这两个事情的目的都是一样,那就是“炸掉月球”,我们就来详细看看这两个出名的“太空引爆核弹”提出事件,会有什么后果?以2002年提出“轰炸月球”的事件给予讲解。
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一项“A119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就是进行对月球的轰炸,不过这项计划最终没有得到实施,因为通过专家的评估发现这不利因素太大,所以最终计划取消。而在2002的时候,又有一个“摧毁月球”的消息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这可以说受到了世界性的关注,这计划是来自5名俄罗斯科学家给出的提议。
当然,我们听上去这像是在演“科幻大片”的情节,但是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提议,这个提议很疯狂,并且也不是第一次。当然从这里我们也看得出来,在冷战时期有科学家有这个思想,居然在如今的社会之中还有人有这样的思维,真的是令人比较惊讶,“摧毁月球”相当于是在改变太阳系之中的自然法则,
根据这5位科学家的描述情况来看,他们的理由十分的简单,在太空引爆核弹,那就是为了改变月球,月球强大的引力导致地球自然灾害不断,所以需要将月球踢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才行。
说到月球,我们这里可以科普一点关于月球的研究。有两名科学家曾经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指出月球曾经是地球的一部分,是经过碰撞飞出地球的,并且他们从理论上了解到,地球和月球为何拥有相似组成和化学成分,就是因为以前是一体。
而如今地球围绕太阳以及月球围绕地球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导致了我们地球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所以最终要想恢复到地球的原始状态,这就形成了5位俄罗斯科学家提出的问题,那就是“炸掉月球”,确实结合理论和提出的情况来看,地球曾经可能并不是如今的这个样子,如果真的炸掉了月球,那么最终月球消失,地球将不再受到月球的影响。
所以5名俄罗斯科学家对月球的看法,其实就是想恢复我们理论上的“地球原始状态”,不受到月球一样的天体干扰。他们认为,这样地球上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的祸源将会被彻底清除,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说要炸掉月球的原因。
从理论性的角度来讲,炸掉月球可能不太可能,最多会改变它的一些整体特征,月球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人类就算是将地球上的所有核弹全部一起引爆,我相信能够动摇,但是能够将地球彻底摧毁,变成一个“粉尘”缓慢消失的天体,这个可能性不大。而这5名科学家提出来的方式与美国在“A119计划”之中说得比较类似,那就是使用核弹摧毁。
他们认为,摧毁月球只需要在俄罗斯的“联盟”型火箭上装上6000万吨级的核弹,然后将它们射向月球即可,这听上去确实简单,但是6000万吨级的核弹并非那么容易上月球,人类如今送人都困难,还能送这么多核弹一起上去,真的是“天方夜谭”,所以就算是实施了计划,人类如今也是做不到的,完全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事情,同时6000万吨级的核弹也未必能够炸掉月球,至少从强度来看,是做不到的。
如果真的把月球炸掉了,可能地球不仅不安全,反而将是一场灾难的发生,因为如今的地球各个生命体已经适应了这种地球的变化。而这些科学家却认为,只要将月球摧毁,地球也就不再倾斜。
如果地球的倾角变成0度,这就意味着季节变化从地球上消失,整个地球就会拥有适宜的气候,有些地方则会拥有永恒的春天。到那个时候,现在的沙漠会变成绿洲,农作物会茁壮成长。全世界的孩子们也就不会忍饥挨饿,他们的脸上会重现灿烂的笑容。
真的吗?我们按照正常的科学理论来说,反而是人类可能会因为地球没有季节性变化,大多数的季节性粮食作物没有办法种植,因为如今的地球粮食基本都是适应季节性变化来的,所以不是不会忍饥挨饿,反而可能变得更加严重,如果月球消失,让地球的气候永恒的不变,那么也就失去了生态效应,地球的上的动植物也会因为不适应而逐步消失。
文章来源:《安全与环境学报》 网址: http://www.aqyhjxb.cn/zonghexinwen/2021/0419/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