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办: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主管: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SSN:1009-6094
CN:11-4537/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814499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期刊热词:
安全工程
高等院校环境学专业课全英文外教教学效果反馈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聘请外教讲授专业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中国内地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外大学与我国内地高校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聘请外教讲授专业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中国内地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外大学与我国内地高校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前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帮助其实现其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后者强调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通过传授实现定制化的“教书育人”目的。再加上本科生与研究生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英文熟练程度的不同,研究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适应外教用全英文讲授专业课程,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因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定量分析了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对环境学专业课程全英文外教授课的反馈效果,旨在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推进国际化办学总结经验。
二、 研究方法
对选修了环境学专业全文课程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对环境学专业课程全英文外教授课的反馈效果。问卷共设置了23个指标,如授课内容与专业相关度、内容新颖性、内容前瞻性和案例典型性等。本次共发放87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如两个以上变量未评分或评分自相矛盾)后,共计75份有效,其中本科生51份,研究生24份。用Excel 2010与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T检验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在23个定量评价变量中,本科生与研究生评分之间的差值有5个超过了0.5,即Ec2、Ec3、Ec9、Ec13和Ec14,其他变量评分差值都非常接近。Ec2关于专业课内容,调查外教课程与已学专业课程在内容上的互补性。本科生平均分值3.8分,研究生平均4.5分,显示对研究生来讲,外教的课程内容与已学课程具有更大的互补性。Ec3关于研究前沿的介绍。本科生评分3.5分,研究生4.4分,显示外教在讲授研究生课程时介绍了更多的研究前沿问题,这符合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是科学合理的内容安排。Ec9关于教材。本科生评分2.7分,研究生4.0分,相差1.4分,是所有差值中最高的,这是由于外教对研究生期望较高,布置或推荐了较多的课外阅读材料,对本科生则以课堂讲授为主,没有推荐更多的阅读材料,这也显示外教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是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Ec13是关于专业知识获得情况。本科生评分4.2分,研究生4.8分,都比较高,显示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上都有较好的收获,其中研究生感知更好,这与Ec2和Ec3的结果一致。Ec14关于考勤。两组学生评分都在 4.0 以上,差值0.5,说明外教比较注意考勤,尤其注意研究生到课情况,因为研究生人数较少,考勤相对容易一些。总之,这些结果都显示,外教针对学生级别在授课内容和教材选择上作了差异化处理,对于本科生,外教比较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而对于研究生,外教比较注重介绍学科前沿并提出了更多的阅读要求。
在分值差异不大的变量中,本科生和研究生评分都在 4.0 以上的变量有:Ec5-Ec6、Ec10-Ec12、和Ec17等6个,表明本科生和研究生对课程内容普遍感兴趣(Ec5);外教对基本概念和术语的阐述比较清楚(Ec6);外教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Ec10);外教布置的作业量和难度合适且对学生掌握专业内容很有帮助(Ec11和Ec12);外教授课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Ec17)。
需要注意的是,本科生和研究生能听懂外教授课的比例都不高(Ec15),两组学生评分都是3.0分,对应40%-60%,也就是说,平均只能听懂一半左右,这与地方农业大学生源基础较差、英语水平不高有密切关系。学生对Ec19的评分低于预期,两组学生都只给出3.3分,显示聘请外教授课对学生考研或出国留学的激励作用并不显著。
Ec22和Ec23调查了学生选课前后的感受。对Ec22,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好奇”,或“好奇+担心听不懂”。本科生有1个选了“抵触,不想选”,3个选了“无所谓”;研究生有两个选了“抵触,不想选”,没有学生选“无所谓”。对Ec23,本科生有3个选了“后悔选这门课”,8个选了“无所谓”,其他40人选“高兴选了这门课”;研究生有3人选了“无所谓”,其他21人选“高兴选了这门课”,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愿意上外教的课且从中获益。
王芳丽,宋宁宁,刘君,王凯荣,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聘请外教讲授专业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中国内地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外大学与我国内地高校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前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帮助其实现其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后者强调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通过传授实现定制化的“教书育人”目的。再加上本科生与研究生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英文熟练程度的不同,研究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适应外教用全英文讲授专业课程,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因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定量分析了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对环境学专业课程全英文外教授课的反馈效果,旨在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推进国际化办学总结经验。二、研究方法对选修了环境学专业全文课程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对环境学专业课程全英文外教授课的反馈效果。问卷共设置了23个指标,如授课内容与专业相关度、内容新颖性、内容前瞻性和案例典型性等。本次共发放87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如两个以上变量未评分或评分自相矛盾)后,共计75份有效,其中本科生51份,研究生24份。用Excel 2010与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T检验分析。三、结果与分析在23个定量评价变量中,本科生与研究生评分之间的差值有5个超过了0.5,即Ec2、Ec3、Ec9、Ec13和Ec14,其他变量评分差值都非常接近。Ec2关于专业课内容,调查外教课程与已学专业课程在内容上的互补性。本科生平均分值3.8分,研究生平均4.5分,显示对研究生来讲,外教的课程内容与已学课程具有更大的互补性。Ec3关于研究前沿的介绍。本科生评分3.5分,研究生4.4分,显示外教在讲授研究生课程时介绍了更多的研究前沿问题,这符合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是科学合理的内容安排。Ec9关于教材。本科生评分2.7分,研究生4.0分,相差1.4分,是所有差值中最高的,这是由于外教对研究生期望较高,布置或推荐了较多的课外阅读材料,对本科生则以课堂讲授为主,没有推荐更多的阅读材料,这也显示外教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是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Ec13是关于专业知识获得情况。本科生评分4.2分,研究生4.8分,都比较高,显示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上都有较好的收获,其中研究生感知更好,这与Ec2和Ec3的结果一致。Ec14关于考勤。两组学生评分都在 4.0 以上,差值0.5,说明外教比较注意考勤,尤其注意研究生到课情况,因为研究生人数较少,考勤相对容易一些。总之,这些结果都显示,外教针对学生级别在授课内容和教材选择上作了差异化处理,对于本科生,外教比较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而对于研究生,外教比较注重介绍学科前沿并提出了更多的阅读要求。在分值差异不大的变量中,本科生和研究生评分都在 4.0 以上的变量有:Ec5-Ec6、Ec10-Ec12、和Ec17等6个,表明本科生和研究生对课程内容普遍感兴趣(Ec5);外教对基本概念和术语的阐述比较清楚(Ec6);外教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Ec10);外教布置的作业量和难度合适且对学生掌握专业内容很有帮助(Ec11和Ec12);外教授课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Ec17)。需要注意的是,本科生和研究生能听懂外教授课的比例都不高(Ec15),两组学生评分都是3.0分,对应40%-60%,也就是说,平均只能听懂一半左右,这与地方农业大学生源基础较差、英语水平不高有密切关系。学生对Ec19的评分低于预期,两组学生都只给出3.3分,显示聘请外教授课对学生考研或出国留学的激励作用并不显著。Ec22和Ec23调查了学生选课前后的感受。对Ec22,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好奇”,或“好奇+担心听不懂”。本科生有1个选了“抵触,不想选”,3个选了“无所谓”;研究生有两个选了“抵触,不想选”,没有学生选“无所谓”。对Ec23,本科生有3个选了“后悔选这门课”,8个选了“无所谓”,其他40人选“高兴选了这门课”;研究生有3人选了“无所谓”,其他21人选“高兴选了这门课”,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愿意上外教的课且从中获益。参考文献:[1]MA Jian-sheng, CAI Juan.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 in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Field—Based on the Visual Analysis of Journal Articles of WoS. 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2016,43(10):3-17.[2]LONG Shu. Education is a Moral Social Practice:An Investigation on the Teacher Centered. 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2016,(3):148-149.
文章来源:《安全与环境学报》 网址: http://www.aqyhjxb.cn/qikandaodu/2020/1012/347.html